本報特約評論員黃晴
  從大環境看,各方選擇政治中立最為明智,但烏國內政治爭拗的白熱化,使這種選擇難以實現。
  烏克蘭的局勢在持續延燒。在烏克蘭東部,政府軍4日繼續開展“反恐行動”,意圖擊垮反政府武裝。同一天,俄羅斯總統普京提議,烏克蘭現政權應與東南部地區代表間建立直接對話,以緩和緊張局勢。德國外交部長也呼籲,各方舉行第二輪日內瓦會談,通過政治途徑解決危機。
  自烏克蘭獨立以來,一直在一種不穩定的政治狀態下掙扎。東部派和西部派輪流掌權,你上臺我鬧,我上臺你鬧,抗議無日無之。經濟情況很糟,也加重了政治動亂的烈度。烏克蘭社會存在一種結構性矛盾:烏克蘭語和俄語的族群、信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區域,向東和向西的情感認同,這些因素都很容易造成社會撕裂。今天的烏克蘭現實正是這種結構性矛盾未能化解的結果,烏克蘭已陷入準內戰局面。
  烏克蘭外部有三個大的玩家:俄羅斯、歐盟和美國。俄羅斯希望烏克蘭親俄或中立,歐盟和美國希望烏親歐親美。這一點不可改變。歐盟和俄羅斯是烏克蘭的地緣直接相關國,如烏克蘭陷入內戰,對雙方均是大災難。美國則不然,似有點“看熱鬧的不怕事大”的味道。俄歐達成的日內瓦協議等政治解決方案,完全不起作用,背後似有中情局之流的影子。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的利益相關性太大,現被逼到牆角,只能放手一搏。烏克蘭內部對立兩派似正處於政治亢奮期,火氣正熾,難言理性,如再有美國隔岸觀火挑事,對所謂第二輪日內瓦會談,難言樂觀。
  政治大矛盾的解決,無非三種途徑:其一,戰爭。這種可能是存在的,現在烏克蘭已是某種準戰爭狀態。其二,政治力量對比懸殊,一派憑政治手段即可實現主導,但這不是烏克蘭的實際情況。其三,政治妥協。現在烏克蘭兩派已發生了衝突,流了血,火氣正旺。從經驗看,只有政治動亂久了,進入政治厭倦期,才有可能實現政治妥協。
  從地緣政治大環境看,各方選擇政治中立最為明智,但烏國內政治爭拗的白熱化,使這種選擇難以實現。“人有病,天知否”,烏克蘭已勢必經歷一個悲劇性的歷史時期。
  相關報道見A18版  (原標題:烏克蘭勢必經歷悲劇性歷史時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70tazpg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